支原体(mycoplasma)是介于细菌和立克次体之间的一类原核微生物。1898年被发现,1976年才被确定分类地位。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 支原体是已知的可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其细胞球形(最小直径0.1μm)或丝状,长短不一,长度从几μm到150μm。
② 支原体突出特点是不具细胞壁,只有细胞膜,所以,细胞柔软,形态多变。因细胞柔软且具扭曲性,致使细胞可以通过孔径比自身小得多的细菌滤器。其细胞呈革兰阴性;细胞膜类似于动物细胞,其中含固醇。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生化分析,得知细胞膜厚约7~10nm,由三层组成,内层和外层均为蛋白质,中层为类脂和胆固醇;具有类核,基因组比大多数原核生物小,相对分子质量在4×108和1×109之间,相当于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但约为大肠杆菌的1/5~1/2,DNA的G+C含量只有23%~40%。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核糖体。
③ 典型的支原体菌落如“油煎蛋状”,中间密集较厚,颜色较深,并陷入培养基,边缘平坦,较薄而且透明,颜色也较浅。用低倍的光学显微镜或解剖镜可见。
④ 支原体以二等分分裂方式繁殖。
⑤ 支原体生长不受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环丝氨酸等的作用,但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土霉素、四环素等其他抗生素敏感。对溶菌酶无反应,对干扰素不敏感。
支原体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温泉或其他温热的环境以及昆虫、脊椎动物和人体内。大多腐生,极少数是致病菌。如传染性牛胸膜肺炎便是由蕈状支原体(Mycoplasma mycoides)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缺乳症则是由无乳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支原体一般不使人致病,至今确认的只有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会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上一篇:立克次体定义及特性
下一篇:衣原体定义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