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理】
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与N , N-次甲基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和过硫酸铵作用下聚合而成,通过两者浓度的改变可形成不同孔径的筛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兼有分子筛和电泳的双重作用,能精细分离蛋白及核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阴离子去污剂,它与蛋白质的疏水区相结合,可使蛋白呈一致的强负电荷,所以可增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辨力。
	
 
【成分】
(1) A液:30%丙烯酰胺
| 
				 丙烯酰胺  | 
			
				 30g  | 
		
| 
				 N, N-次甲基双丙烯酰胺  | 
			
				 0.8g  | 
		
| 
				 加水至  | 
			
				 100ml  | 
		
| 
				 4℃避光保存  | 
		|
(2)B液:1.5mol Tris · HCl ,pH8.8。
(3)C液:10%SDS。
(4)D液:0.5mol Tris · HCl ,pH6.8。
(5)四甲基乙二胺(TEMED):原液。
(6)10%过硫酸胺:4℃保存,二星期内使用。
(7)电泳液:
| 
				 Tris  | 
			
				 6g  | 
		
| 
				 甘氨酸  | 
			
				 28.8g  | 
		
| 
				 10%SDS  | 
			
				 10ml  | 
		
| 
				 加双蒸馏水至  | 
			
				 1000ml  | 
		
| 
				 调至pH8.8  | 
		|
(8)染色液:
| 
				 0.2%考马斯蓝  | 
			
				 若干ml  | 
		
| 
				 50%甲醇  | 
			
				 若干ml  | 
		
| 
				 7%乙酸  | 
			
				 若干ml  | 
		
(9)脱色液:
| 
				 50%甲醇  | 
			
				 若干ml  | 
		
| 
				 7%乙酸  | 
			
				 若干ml  | 
		
(10)样本缓冲液:
| 
				 0.05mol Tris. HCl ,pH6.8  | 
			
				 若干ml  | 
		
| 
				 0. 1%SDS  | 
			
				 若干ml  | 
		
| 
				 10%甘油  | 
			
				 若干ml  | 
		
| 
				 0.1%二巯基乙醇  | 
			
				 若干ml  | 
		
| 
				 0.002%溴酚蓝  | 
			
				 若干ml  | 
		
【制法】
1. 分离胶的配制:见表44—1。
2. 4%的样品胶的配制(100ml):
| 
				 A液  | 
			
				 13.3ml  | 
		
| 
				 B液  | 
			
				 12.5ml  | 
		
| 
				 C液  | 
			
				 1.0ml  | 
		
| 
				 双蒸馏水  | 
			
				 72.2ml  | 
		
| 
				 TEMED  | 
			
				 50μl  | 
		
| 
				 10%过硫酸铵  | 
			
				 1.0μl  | 
		
	
 
表44—1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胶)的配制
| 
				 凝胶浓度  | 
			
				 2.5  | 
			
				 5  | 
			
				 7.5  | 
			
				 10  | 
			
				 13  | 
			
				 15  | 
			
				 20(100ml)  | 
		
| 
				 A液(ml)  | 
			
				 8.3  | 
			
				 16.7  | 
			
				 25.0  | 
			
				 33.3  | 
			
				 43.3  | 
			
				 50.0  | 
			
				 66.7  | 
		
| 
				 B液(ml)  | 
			
				 12.5  | 
			
				 12.5  | 
			
				 12.5  | 
			
				 12.5  | 
			
				 12.5  | 
			
				 12.5  | 
			
				 12.5  | 
		
| 
				 C液(ml)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双蒸馏水(ml)  | 
			
				 78.0  | 
			
				 69.6  | 
			
				 61.3  | 
			
				 53.0  | 
			
				 43.0  | 
			
				 36.3  | 
			
				 19.6  | 
		
| 
				 TEMED (μl)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 
				 10%过硫酸铵(ml)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用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于蛋白质或核酸的纯度、含量和分子量大小的鉴定和分析,也可用于蛋白质、核酸的纯化。其浓度与有效分辨率之间的关系见表44—2。
表44—2丙烯酰胺浓度及其有效分辨范围
| 
				 丙烯酰胺 浓度(%)  | 
			
				 有效分辨范围  | 
		|
| 
				 核甘酸数  | 
			
				 蛋白分子量(道尔顿)  | 
		|
| 
				 3.5  | 
			
				 100~1000  | 
			
				 
  | 
		
| 
				 5.0  | 
			
				 80~500  | 
			
				 2.5~20.0X104  | 
		
| 
				 8.0  | 
			
				 60~400  | 
			
				 
  | 
		
| 
				 10.0  | 
			
				 
  | 
			
				 1.5~7.0X104  | 
		
| 
				 12.0  | 
			
				 40~200  | 
			
				 
  | 
		
| 
				 15.0  | 
			
				 
  | 
			
				 1.2~4.5X104  | 
		
| 
				 20.0  | 
			
				 10~100  | 
			
				 
  | 
		
	
 
【注意事项】
1. 电泳过程中,电压过高,会使凝胶发热。一般以较低电压,较长时间的效果为好。
2. 丙烯酰胺是神经毒物质,可经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实验操作时要戴手套,避免用口吸取溶液。
3. 凝胶板在电泳槽中固定后,用丁形玻璃管赶走底部气泡,至为重要。若有气泡,则凝胶中的蛋白或核酸带易产生弯曲。
4. 在进行蛋白凝胶电泳时,必须用已知分子量大小的蛋白作为分子量标记,同时进行电泳。常用的分子量标记为:
| 
				 卵白蛋白  | 
			
				 43000道尔顿  | 
		
| 
				 α-糜蛋白酶原  | 
			
				 25700道尔顿  | 
		
| 
				 β-乳球蛋白  | 
			
				 18400道尔顿  | 
		
| 
				 溶菌酶  | 
			
				 14300道尔顿  | 
		
| 
				 细胞色素C  | 
			
				 12300道尔顿  | 
		
| 
				 牛胰蛋白酶抑制物  | 
			
				 6200道尔顿  | 
		
| 
				 胰岛素(A和B链)  | 
			
				 ~3000道尔顿  | 
		
(第二军医大学 刘沪丽供稿全章 由第二军医大学 谢正旸审编)
上一篇:水中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下一篇:鲎试剂
|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