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根据英国晶体衍射专家维尔金斯对脱氧核糖核酸的x射线衍射资料,以及碱基含量分析、键长键角资料、酸碱滴定数据等,提出了像麻花、油条一样扭在一起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生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继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后的生物学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DNA的空间结构、自我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发生的本质都给予较好的解释,从而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生物科学研究向前发展。
按照这一模型,DNA分子是一个右旋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多核苷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平行地围绕着同一个轴,右旋盘曲成一双链螺旋。螺旋每盘旋一圈有10对核苷酸,高度为3.4nm。这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是由糖和磷酸组成的,糖和磷酸基在链的外侧,而碱基在链的内侧。这两条链通过它们碱基间的氢键连接在一起,从而维持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形成氢键是有规律的,A与T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3个氢键。 AT配对和GC 配对,称为碱基对。碱基对是互补的,因而由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可知道另一条链上碱基的排列顺序。碱基配对的规律十分重要,它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碱基对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每种生物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是固定不变的,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如果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发生了变异。
上一篇: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1
下一篇:遗传单位——基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