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氨基酸的分解
微生物对氨基酸的分解,主要是脱氨作用和脱羧基作用。
1、脱氨作用
脱氨方式随微生物种类、氨基酸种类 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氧化脱氨
这种脱氨方式须在有氧气参加的条件下进行。专性厌氧菌不能进行氧化脱氨。微生物催化氧化脱氨的酶有两类:一类是氨基酸氧化酶,以FAD或FMN为辅基;另一类是氨基酸脱氢酶,以NAD或NADP作为氢载体。氧化脱氨生成的酮酸一般不积累,而被微生物继续转化成羟酸或醇,如丙氨酸氧化脱氨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可借TCA循环而继续氧化。
(2)还原脱氨
还原脱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生成饱和脂肪酸。能进行还原脱氨的微生物是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腐败的蛋白质中常分离到饱和脂肪酸便是由相应的氨基酸生成,如梭状芽孢杆菌可使丙氨酸还原脱氨成丙酸。
(3)水解脱氨
不同氨基酸经水解脱氨生成不同的产物。同种氨基酸水解之后也可形成不同的产物,如丙氨酸水解之后可形成乳酸,也可形成乙醇。
(4)减饱和脱氨
氨基酸在脱氨的同时,其a,β键减饱和,结果生成不饱和酸,如天冬氨酸减饱和脱氨生成延胡索酸。
(5)脱水脱氨
含羟基的氨基酸在脱水过程中脱氨,如丝氨酸脱水后,经a-氨基丙烯酸、a-亚氨基丙酸,再水解脱氨成丙酮酸。
2、脱羧基作用
氨基酸脱羧基作用常见于许多腐败细菌和真菌中。不同的氨基酸 由相应的氨基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减少一个碳原子的胺和CO2。
脱羧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需要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大多数是诱导酶。一元氨基酸脱羧后变成一元胺,如谷氨酸脱羧后变成r-氨基丁酸。
在谷氨酸生产上应用此反应来测定谷氨酸。
二元氨基酸脱羧后变成二元胺。这类物质统称为尸碱,有毒性。肉类蛋白质腐败后常生成二胺,故不能食用,如赖氨酸脱羧后变成尸胺。
微生物分解氨基酸的方式及其产物的不同,常用来作为鉴定菌种的一个生理生化指标。最常用的是吲哚试验和硫化氢试验,生成的吲哚和硫化氢可分别用吲哚试剂和重金属盐来检查。
上一篇: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 —1
下一篇:微生物的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