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培养基
(1)休和利夫森二氏培养基
| 
				 蛋白胨  | 
			
				 2g  | 
		
| 
				 NaCl  | 
			
				 5g  | 
		
| 
				 K2HPO4  | 
			
				 0.2g  | 
		
| 
				 葡萄糖  | 
			
				 10.0g  | 
		
| 
				 琼脂  | 
			
				 6.0g  | 
		
| 
				 溴百里酚蓝(溴麝香酚蓝),1%水溶液3ml (先用少量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的水溶液)  | 
		|
| 蒸馏水1000ml | |
pH 7.0-7.2,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4.5cm, 115℃蒸气灭菌20min。
(2)博德和霍尔二氏培养基
| 
				 NH4H2PO4  | 
			
				 0.5g  | 
		|
| 
				 酵母膏  | 
			
				 0.5g  | 
		|
| 
				 K2HPO4  | 
			
				 0.2g  | 
		|
| 
				 葡萄糖  | 
			
				 10.0g  | 
		|
| 
				 琼脂  | 
			
				 6.0g  | 
		|
| 
				 溴百里酚蓝(溴麝香酚蓝),1%水溶液3ml (先用少量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的水溶肥也)  | 
		||
| 
				 蒸馏水  | 
			
				 1000ml  | 
		|
pH 7.0-7.2,分装,灭菌同上。
2.接种
(1)以18-24h幼龄菌种作种子,穿刺接种,每株4支。
(2)其中2支用灭菌的凡士林石蜡油(熔化的2/3凡士林中加入1/3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封盖,约0.5-lcm厚,以隔绝空气为闭管。另2支不封油为开管,同时还要有不接种的闭管和开管作对照。
(3)适温培养1,2,3,7,14天观察结果。
3. 结果检查
(1)只有开管产酸变黄者为氧化型;开管和闭管均产酸变黄者为发酵型。
(2)本实验可同时观察细菌的运动性,观察运动性时琼脂软硬必须合适,我们所用的琼脂(海燕牌琼脂条)以0.5%-0.6%为宜,其他牌号的琼脂则须经实验决定使用浓度。琼脂的浓度以放倒试管不流动,轻轻敲打则琼脂柱破碎为宜。
(3)如培养基制好后,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存放,在使用前应在沸水中融化,并用冷水速凝后立即使用。否则溶于培养基中的空气会干扰观察发酵产酸的结果。
本文节选自《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第十四章。
上一篇:氧化酶的生化特征鉴定
下一篇:糖、醇类发酵
